斯德哥尔摩效应——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人质情感
发布时间:2025-03-31 16:47:19来源:
斯德哥尔摩效应,即人质对绑架者产生好感甚至同情的心理现象。这一概念起源于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次银行抢劫事件,当时两名劫匪劫持了四名人质,并与他们建立了复杂的情感联系。尽管劫匪实施了暴力行为,但人质却表现出对劫匪的保护欲和情感依赖。
这种心理机制背后的原因在于,当个体处于极端危险或压迫环境中时,他们会通过认同施害者来缓解恐惧感。此外,施害者偶尔表现出的善意也会强化这种情感纽带。例如,在劫持过程中,如果劫匪允许人质进食或保持身体舒适,人质可能会将这些行为解读为关怀。
斯德哥尔摩效应不仅限于犯罪场景,还广泛存在于家庭暴力、职场霸凌等关系中。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干预相关问题,避免受害者进一步受到伤害。同时,社会应加强对公众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异常人际关系的认知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