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好段摘抄加赏析】《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不仅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上堪称典范,在语言表达和意境营造方面也极具艺术魅力。其中许多经典段落,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以下是一些《红楼梦》中的好段摘抄及其赏析,带我们走进这部伟大作品的文学世界。
一、黛玉葬花
原文摘抄:
>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林黛玉的《葬花吟》,是全书中最动人心魄的诗篇之一。黛玉以花自喻,感叹自己命运的飘零与孤独。她将落花比作自己,寄托了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深切感慨。诗句中“质本洁来还洁去”表达了她不愿随波逐流、保持高洁品格的决心,也暗示了她最终悲剧的命运。这段文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黛玉敏感、多思、孤傲的性格特征。
二、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原文摘抄:
>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
这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见的一副对联,也是《红楼梦》中最富哲理性的句子之一。这句话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真假难辨、虚实相生。它不仅是对梦境的描写,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作者借此表达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哲学思考,也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增强了小说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深度。
三、宝钗劝谏宝玉读书
原文摘抄:
> “你若果真是个痴儿,我倒要替你愁了。你若不把这功名利禄放在心上,将来怎么成家立业?”
赏析:
这段话出自薛宝钗之口,展现了她理性、务实的性格特点。她深知家族对男子的期望,也明白宝玉的性情与世俗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她的劝告并非冷漠无情,而是出于对宝玉未来的关心。然而,宝玉却对此感到反感,反映出他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这段对话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个人自由的压抑。
四、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原文摘抄:
> “我原说,咱们家的事,外头看着热闹,内里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赏析: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具管理才能的女性角色之一。她在协理宁国府时,展现出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果断作风。她的话语简短有力,直指问题核心,表现出她对家族内部问题的清醒认识。这段描写不仅体现了她的精明能干,也暗示了贾府由盛转衰的必然趋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五、宝玉与黛玉共读《西厢记》
原文摘抄:
> “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赏析:
这段对话发生在宝玉与黛玉共读《西厢记》时,两人互诉衷肠,情感细腻动人。宝玉用《西厢记》中的台词表达对黛玉的爱慕之情,而黛玉则以同样方式回应,显示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这段描写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红楼梦》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片段之一,也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下的情感挣扎。
结语: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复杂的作品。那些优美的段落,不仅展现了作者曹雪芹卓越的文学才华,也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世事的无常变幻。这些好段摘抄与赏析,正是我们走近《红楼梦》、理解其深意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