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宝宝挑选衣服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注意到衣服标签上有一些数字和字母的组合,比如“90 48,24m”这样的标识。那么这些数字和字母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首先,“90”通常指的是宝宝的身高尺寸。在童装中,常见的尺码标注方式是用“身高+厘米”来表示,例如“90”代表的是身高90厘米左右的宝宝适合穿这件衣服。这个数值是根据宝宝的平均身高来设定的,方便家长根据孩子的身高选择合适的衣服。
接下来是“48”。这个数字一般是指衣服的胸围或腰围尺寸,单位通常是厘米。也就是说,这件衣服的胸围大约是48厘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品牌可能会有不同的标注方式,有的可能是按照肩宽、袖长等其他部位来标注,因此在实际购买时最好还是参考具体的品牌尺码表。
然后是“24m”,这里的“m”代表的是“month”,也就是月龄。所以“24m”就是指适合24个月大的宝宝穿着的衣服。这个标注方式主要是为了方便家长根据宝宝的年龄来选择合适的衣服。一般来说,24个月的宝宝身高大概在85-90厘米之间,所以“24m”和“90”这两个尺码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不过,也有些家长会发现,同一款衣服上同时标注了“90”和“24m”,这其实是同一款衣服的不同尺码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它既可以按身高来选,也可以按月龄来选。这种标注方式在一些国际品牌或者进口童装中比较常见,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习惯。
总结一下,“90 48,24m”这几个数字和字母分别代表:
- “90”:宝宝身高90厘米;
- “48”:衣服的胸围或腰围约为48厘米;
- “24m”:适合24个月大的宝宝。
当然,每个品牌的尺码标准可能略有不同,建议在购买前仔细查看品牌提供的尺码表,确保选购到最合适的衣服。另外,宝宝的成长速度较快,建议家长在选购时稍微留出一点余量,避免衣服很快就不合身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宝宝衣服上的这些尺码标识,让购物更加轻松、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