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
这篇文章以动物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对某些人的厌恶之情。鲁迅借自己小时候养的一只隐鼠被猫吃掉的经历,批评了那些虚伪、残忍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
回忆了保姆阿长的故事,尤其是她为“我”买来《山海经》的事情。“长妈妈”的形象生动鲜活,体现了她质朴善良的一面。
《二十四孝图》
通过对传统孝道故事的分析,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文中提到的一些孝行如“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等,在鲁迅看来并不符合人情伦理。
《五猖会》
描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心情以及父亲阻止其参加活动的情景。这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无常》
通过描述民间信仰中的无常鬼,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文章强调了正义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公正裁判者的渴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玩耍的乐趣以及后来进入私塾读书的经历。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父亲的病》
回忆了父亲生病期间求医问药的过程,批判了庸医误人。同时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琐记》
叙述了离开家乡前往南京求学的经历。文中提到了一些对他影响深远的人物和事件。
《藤野先生》
记录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特别着重描写了恩师藤野严九郎教授的形象。这是鲁迅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范爱农》
追忆了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的朋友范爱农。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贯穿始终,但最终因种种原因而疏远甚至反目成仇。
以上便是《朝花夕拾》每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概述。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